吃、喝的質與量,孩子可以自己決定嗎?
 
   
孩子偏食、不吃菜,吃個飯全家呈現備戰狀態,這些問題總是傷透爸媽腦筋;還有不愛吃、不喝水、吃太少,也讓爸媽時時刻刻揪著心。飲食素養的確需要從小開始培養,只是每個孩子的氣質與特性都不同,爸媽越著急,態度越強硬,有時候會適得其反。面對孩子拋出的各種飲食挑戰,爸媽須要耐心提供正面引導與示範,掌握孩子發展好體質的營養關鍵,用一點巧思,做出兼顧營養與美味的餐點,一定能讓孩子愛上吃喝這件事
    到底孩子在學校吃得夠不夠,吃得好不好,吃了哪些食物?是多數剛入學的爸媽非常在意的問題;而多數剛入學的孩子都有的飲食狀況,包括不會自己用餐、用手抓食、進食速度過快或過慢、不愛喝水、只吃肉不吃菜、無法順利咀嚼太硬或特殊口感的菜與肉、喜歡的東西吃很多又很快,反之又少又慢,吃一碗飯菜也掉了半碗飯菜……以多年現場觀察的經驗來看,在學校能自己吃又不挑食的孩子,在家不一定有一致的表現;不過,如果在學校是會挑食的孩子,通常在家也是如此
    很多爸媽在意孩子「飯吃很少、水喝很少」,但追根究柢仍是屬於挑食或偏食,反映著孩子不喜歡某些食物的問題。孩子想吃多少喝多少,想要吃喝什麼食物,能不能自己決定呢?尊重與放任之間的教養掙扎,即便場域換成餐桌也是爸媽的課題。孩子的飲食習慣是成人養成,也是透過成人的示範習得的,我們必須了解孩子需要減少接觸的食物有哪些,並且掌握孩子在幼兒時期所需要的營養。
    親子食尚健康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張益堯營養師,在日前於本園內舉辦之親職講座中,表示要避免讓孩子食用會傷害大腦的食物,包括會造成過動、沮喪、腦部運作遲鈍、生長激素遲滯的精製糖、油炸物以及咖啡因,也不要吃精緻加工品。孩子的口味一旦被養成,便會習慣那些高油、高鹽、高甜的味道,排擠了正餐與對的營養。但不是所有的含糖飲料都不好,不是所有的炸物都不能吃,不是所有的零食都要被禁止,一直被限制的飲食,任誰都會不開心也不想吃,還是需要適度的開放,盡可能選用對的食物來源與烹調方式,減少不良的影響。
張益堯營養師也表示,要培養孩子聰明強壯的好體質,就要攝取必要的營養素,像是有助聰明學習的優質蛋白質、DHA、卵磷脂;幫助長高長壯的鈣質、維生素D;改善過敏則需要益生菌,維生素C以及多喝水。孩子在生活中難免會接觸一些不好的食物,除了先有好體質之外,更要透過多運動、多喝水,補充五色蔬果來提升代謝力。要吃多少?喝多少?每日也都有一定的飲食建議量。
    與其吃喝的限制條件多,不如帶著孩子一起了解哪些可以吃,哪些不可以吃,各類食物要吃多少才算夠?如果挑食、偏食,不喜歡喝水,就和孩子一起想想看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把食物變好吃、把水變好喝?讓孩子參與食物備製,提供孩子自己玩、自己做餐點的機會,他們就會自己吃光光。
張益堯營養師以自身經驗分享讓孩子愛上吃飯的幾個方法,一、養成孩子自己進食的習慣,不要餵食,二、要有耐心、不要強迫,讓飲食成為愉快的事,三、成人以身作則,示範好的飲食習慣四、引起孩子的興趣,像是透過食物造型讓孩子願意坐在餐桌上欣賞這頓飯菜、利用故事連結與擺盤設計,讓孩子覺得吃飯是好玩的、愉快的。
最後,孩子可不可以自己決定吃、喝的質與量?你,有答案了嗎?
 
 
撰文整理 / 陽光寶貝創意行動研究中心
營養滿分,用美味串起親子的橋樑---3-5歲飲食素養的關鍵講師/張益堯營養師